冬日的晨光透過冰凌照射進屋內,張清從床榻上起身,呼出的白氣在空氣中凝成薄霧。
他隨手拿起床頭那顆周臨川送的玉珠把玩,這珠子約莫拇指大小,通體碧綠,內里似有云絮流動,觸手生溫。
“說不值錢,騙誰呢?!?/p>
張清搖頭輕笑。周臨川上月來訪時隨手丟給他這顆珠子,只說是在古玩市場隨便淘的,讓他盤著玩。
但以張清這半年對玉石的研究,這分明是塊上好的和田碧玉,光原料就值五位數。
珠子在掌心轉動,折射出柔和的光暈。張清忽然心念一動,如此質地的玉石,或許能成為絕佳的靈氣載體?
說干就干。他來到工作臺前,將體內儲存的所有靈氣緩緩注入玉珠。
與以往附靈不同,這次他刻意引導靈氣在玉珠內部形成循環(huán)回路,就像在那塊玄武巖護身符上做的一樣。
整個上午過去,當最后一絲靈氣注入完畢,玉珠已經煥然一新。表面浮現出細密的金色紋路,內部云絮化作星河般的光點流轉。
更奇妙的是,它開始自動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游離的能量,雖然速度極慢,但確實在自我補充。
“試試效果?!?/p>
張清走到水缸前,將玉珠輕輕放入。清澈的溪水立刻泛起瑩藍色微光,持續(xù)三秒后恢復如常。
舀起一勺品嘗,正是他平日制作的靈水味道,分毫不差。
“成了!”
這意味著從此他不必每天耗費時間精力制作靈水,只需將玉珠放入水源即可。
更妙的是,玉珠似乎能重復使用,不會像一次性附靈那樣消耗殆盡。
張清小心地將玉珠從水缸中取出,用軟布擦干。這顆不起眼的小物件,如今成了他最珍貴的躍遷物之一。
他找來一根紅繩,將玉珠穿好掛在腰間,確保隨時取用。
屋外寒風呼嘯,但室內溫暖如春。幾塊改造過的暖石分布在房間各處,散發(fā)著恰到好處的熱量。
這些早期作品雖然簡單,但在寒冬里依然實用。張清隨手調整了其中一塊的位置,讓書桌區(qū)域的溫度略微升高。
廚房里,土灶內的柴火噼啪作響。張清舀了兩勺剛轉化的靈水倒入鐵鍋,開始準備早餐。
雖然有了玉珠這樣的便利工具,但他并不打算完全依賴,每日親手制作一壺靈水的習慣仍會保留,權當是靈氣修煉。
粥香彌漫時,張清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從柜子里取出一個小陶罐。這是他用普通陶土燒制的容器,專門存放那些靈植種子。
將玉珠放入罐中片刻,種子表面立刻泛起點點金光。
“連種子都能批量處理...”
這個發(fā)現讓張清欣喜不已。以前每顆靈植種子都需要單獨注入靈氣,耗時耗力。
現在只需將種子與玉珠放在一起,就能達到類似效果,雖然強度稍弱,但勝在量大。
早餐后,張清帶著水桶去小溪打水。冬日溪水冰冷刺骨,但對長期飲用靈水的他來說已無甚感覺。
水面結了層薄冰,他用柴刀輕輕敲開,清澈的溪流立刻涌出。
挑水回家的路上,張清注意到幾只山雀在啄食他撒在院角的谷物。
這些小鳥是寒冬里少見的訪客,羽毛蓬松如絨球。他駐足觀察了一會兒,忽然有了個想法。
回到工作室,張清翻出之前剩下的邊角木料,開始制作鳥屋。與以往不同,這次他嘗試用玉珠間接附靈,將珠子放在木料旁,讓靈氣緩慢滲透。
兩天后,一個自帶恒溫效果的鳥屋完工,掛在院角的梨樹上,立刻引來山雀入住。
“間接附靈...這或許是個新方向?!?/p>
張清在《靈植圖譜》的空白頁記下這個發(fā)現。
直接注入靈氣創(chuàng)造躍遷物雖效果顯著,但消耗太大;而通過玉珠輻射則更加溫和持久,適合日常用品。
臘月里,山中的日子越發(fā)寧靜。有了玉珠靈源,張清每天節(jié)省下的時間用來精進畫技。
油畫進步顯著,已經能準確捕捉雪后山巒的光影變化。他尤其喜歡描繪晨霧中的山林,那種朦朧與清冷的交織,恰好契合他此刻的心境。
周臨川在冬至那天來訪,帶了一包手工芝麻湯圓。張清用靈水煮了,兩人就著窗外的雪景享用。
“珠子還喜歡嗎?”周臨川突然問道。
張清從腰間解下玉珠放在桌上:"太貴重了。"
“家里多的是。”周臨川笑了笑,“別跟我客氣。”
張清不置可否,轉而談起最近的繪畫。周臨川識趣地沒再多問,只是臨走時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掛在門廊下的鳥屋。
在零下十度的嚴寒中,那木屋周圍竟沒有一絲積雪。
春節(jié)前夕,張清決定做個大掃除。老宅雖然古舊,但經過他這半年的修繕,已經相當宜居。
土灶重新抹了層黃泥,漏風的窗戶加了層棉紙,連那張老木床都換了新稻草墊。
最費工夫的是水系統(tǒng)改造。張清用竹子做了條引水渠,將溪水直接引入廚房的大水缸。
玉珠就放在缸底的陶碗里,確保隨時有靈水可用。雖然一次挑水仍夠用幾天,但這樣更方便。
除夕夜,山中飄起大雪。
張清獨自坐在堂屋里,面前是簡單的四菜一湯,清蒸魚、紅燒肉、冬筍炒臘味、涼拌野菜,還有碗靈米粥。
都是他用山間食材所做,雖不豐盛,卻別有一番風味。
屋外萬籟俱寂,唯有雪花落下的簌簌聲。張清倒了杯自釀的野莓酒,對著空蕩的對面座位虛敬一下,算是過了個簡單的年。
電視手機一概沒有,但他并不覺得寂寞。這半年的獨處,早已讓他習慣了與自己的對話。
更何況,那些靈植、畫作、木工,每一個都是鮮活的陪伴。
守歲到子時,張清取出玉珠放入一杯清水中,看著瑩藍光芒在黑暗中流轉。
這是他來到老宅的第二百四十天,從一個走投無路的畢業(yè)生,變成了如今自給自足的山居者。
玉珠在水中緩緩旋轉,如同一個微縮的宇宙。
窗外,雪停了。一輪孤月懸在晴空,將雪地照得瑩白。
張清站在窗前,望著自己這半年來的成果:修繕一新的老宅,生機勃勃的靈植,積累的畫作與木工...
在這座與世隔絕的山居中,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明天將是新的一年,生活仍會繼續(xù)這樣恬淡而充實地流淌:研究、創(chuàng)作、偶爾與山外的世界產生一絲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