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赟光的身體猛地一僵。
喉嚨里那未出口的“子”字瞬間變成了“嗬~嗬”的怪響。
他眼睛瞬間瞪大到極限,瞳孔急速擴(kuò)散,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駭和瞬間涌上的極致痛苦!
仿佛有什么東西在他體內(nèi)猛地炸開。
緊接著,孫赟光頭一歪,全身劇烈地抽搐了幾下,口中溢出白沫,徹底失去了意識。
他的身體癱倒在刑架上,只有出氣沒有進(jìn)氣。
變故發(fā)生得太快,從獄卒靠近到孫赟光昏死,不過眨眼之間。
“怎么回事?!”蔣暉厲喝一聲,猛地站起身,鋒利的目光射向那個獄卒。
那獄卒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滿臉驚恐和茫然,“大人……小的……小的只是想給他擦血降降溫……
他……他突然就這樣了,小的什么也沒做啊大人!”
蔣暉沒有理會他,立即快步走到孫赟光身前,伸手探了探鼻息,極其微弱。
又翻開眼皮看了看瞳孔,已經(jīng)渙散。
他經(jīng)驗豐富,立刻判斷出這是中了劇毒的癥狀。
這是有人要阻止孫赟光開口!
“把他拖下去!嚴(yán)加看管!”蔣暉指著那個獄卒,聲音冰冷刺骨。
立刻有兩名番役上前,粗暴地將還在喊冤的獄卒拖走。
“叫醫(yī)官!快!不惜一切代價,吊住他的命!”蔣暉對著手下吼道。
孫赟光現(xiàn)在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死了,線索就徹底斷了。
活著,就是各方勢力滅口的靶子。
蔣暉看著昏死過去,生死一線的孫赟光,眼神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太子……動作好快!
手都伸進(jìn)他北鎮(zhèn)撫司詔獄了!
下毒滅口,好狠的手段!
這是在公然挑戰(zhàn)北鎮(zhèn)撫司的權(quán)威,也是在挑戰(zhàn)帝王的底線。
“加派人手,里外三層,給本官把這里守死了,沒有本官手令,一只蒼蠅也不許飛進(jìn)來!再出紕漏,提頭來見!”蔣暉下達(dá)了死命令。
同時,他心中更加確定,孫赟光即將吐露的秘密,必然直指太子,而且分量極重。
否則太子不會如此狗急跳墻,不惜暴露埋在北鎮(zhèn)撫司的釘子也要滅口。
審訊陷入了僵局。
唯一的活口證人瀕臨死亡,且隨時可能被二次滅口。
蔣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zhàn)。
……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給京城鍍上一層昏黃,白日的喧囂漸漸沉淀。
但另一種更為隱秘的騷動,卻在茶館酒肆的角落,街頭巷尾的陰影里悄然滋生、迅速蔓延。
“聽說了嗎?昭華公主……她、她不是人!”
茶館里,一個客人壓低了嗓子,臉上帶著驚懼混雜著獵奇的神色,對同桌的伙伴說道。
“噓!小聲點(diǎn)!不要命啦?”同伴緊張地左右張望,但身體卻不由自主地前傾,“你指什么?不就是殺了駙馬嗎?駙馬通敵,死有余辜……”
“嘁!你知道什么內(nèi)幕!”那客人灌了口茶水,仿佛要壓壓驚,“我有個遠(yuǎn)房表親的侄子在公主府里當(dāng)差,雖然只是個粗使,但消息靈通,
他說,駙馬爺死得極其蹊蹺,根本不是簡單的刺殺!”
“怎么說?”
“大婚之夜!”那客人的聲音壓得更低,幾乎成了氣音,“就在駙馬府喜房里,據(jù)說……據(jù)說昭華公主突然就變了樣,
眼睛變得血紅,嘴里長出獠牙,臉上浮現(xiàn)出黑色的妖紋,活脫脫一個吃人的妖怪!”
同桌的人倒吸一口冷氣,手里的茶杯差點(diǎn)打翻。
“然后呢?”旁邊一桌的人也忍不住湊了過來。
“然后?”那客人見聽眾多了,膽氣也壯了些,繪聲繪色地描述起來,“昭華公主一把就撕開了駙馬的胸膛,據(jù)說季駙馬連慘叫都沒來得及,
她……她就當(dāng)著嚇傻了的駙馬的面,把駙馬那顆還在跳的心……生生挖出來……吃了!”
“嘶……!”一片抽氣聲響起,周圍幾桌的客人臉色都白了。
“真的假的?這也太……”
“千真萬確!”那客人一臉信誓旦旦的表情,“駙馬府里的那些個下人當(dāng)時就嚇瘋了好幾個,剩下的也全部被公主放的那把大火燒死了!”
“所以宮里只說是駙馬通敵被公主處死,就是為了掩蓋真相,
公主被禁足,根本不是什么思過,是陛下怕她再出來害人,用皇城龍氣壓著她呢!”
……
類似的場景,在各種酒肆茶樓飯館等各色人流混雜之地不斷上演。
謠言版本大同小異,基本上都圍繞著“大婚之夜”、“妖相現(xiàn)形”、“生食人心”這幾個駭人聽聞的關(guān)鍵詞。
傳播者往往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市井閑漢、落魄書生,或者神神秘秘自稱有“內(nèi)幕消息”的人。
謠言如同滴入水面的墨汁,迅速暈染開來。
“喂,你聽說了昭華公主的事沒?”一個賣炊餅的小販在收攤時,忍不住對隔壁賣菜的嘀咕。
“聽說了聽說了!說是狐妖變的?專吃負(fù)心漢的心肝?”賣菜的老嫗一臉驚悚,“怪不得季駙馬死得那么慘,造孽啊!”
“我看也是,好好的金枝玉葉,怎么突然就……唉,皇家的事,邪乎著呢!”小販搖搖頭,推著車快步走了,仿佛怕沾染上什么不干凈的東西。
街道上玩耍孩童的童謠也悄然變了調(diào)。
“昭華昭華嫁新郎,紅蓋頭下藏獠牙,新郎官,心慌慌,心肝被掏空蕩蕩……”
有孩童的母親聽到,嚇得趕緊捂住孩子的嘴,厲聲呵斥,“不許唱!再唱妖怪晚上來抓你!”
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這驚恐的反應(yīng)反而更坐實(shí)了謠言的恐怖。
一些原本對昭華公主揭露大案還抱有同情或敬佩態(tài)度的百姓,在這樣繪聲繪色、細(xì)節(jié)豐富的恐怖傳聞沖擊下,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恐懼取代了敬佩,猜疑掩蓋了真相。
人們看向昭華公主府方向的眼神,充滿了忌憚和疏離。
“怪不得她能找到那么多證據(jù),怕不是用了什么妖法……”
“是啊,正常人哪敢殺夫,還闖朝堂……”
“陛下禁足她,真是明智之舉!這種妖女,就該關(guān)起來!”
這些議論聲雖然壓得很低,卻在街頭巷尾匯聚成一股無形的、充滿惡意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