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晨光不再只是斜切進書房的縫隙,而是鋪滿了整個客廳的地毯。蘇悅站在穿衣鏡前,
指尖撫過西裝外套的領口。
那件剪裁利落的淺灰套裝是她第一次以獨立身份出席司法聽證會的戰(zhàn)袍。
她沒有佩戴任何首飾,
只在耳后輕輕點了一滴檀香精油——那是她從父親遺物箱里翻出的舊瓶,玻璃泛黃,
氣味卻依舊沉穩(wěn)。她拿起放在玄關的金屬手提箱,箱角有一道細微的劃痕,
是上一次在案發(fā)現場被鐵皮邊緣刮到的印記。她記得那天,指尖無意觸碰到死者家屬的手背,
瞬間涌入的畫面讓她在警局走廊站了整整十分鐘:一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躲在衣柜里,
聽見門外腳步聲逼近,屏住呼吸,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那起案件最終因她的“共情回溯”而破。但今天不同。今天,
她要讓整個司法系統(tǒng)看見——她不是異類,不是靠玄學吃飯的邊緣人,
而是一個能用科學還原情感軌跡的破局者?;羧坏能囈训仍跇窍隆K麤]穿慣常的全黑西裝,
而是選了深藍條紋款,領帶打得一絲不茍,眼神卻比以往柔和。他替她拉開車門,
動作自然得像已重復過千百遍。途中,他只問了一句:“準備好了?”“嗯。
”她望著窗外飛逝的街景,“我父親留下的那張合影,我昨晚又看了一遍?!彼麤]接話,
只是將車載音樂調低了些。后座放著一臺特制的全息投影設備,
是她與技術團隊連夜調試的成果——能把“共情回溯之眼”提取的記憶片段,
轉化為三維動態(tài)影像。這不是幻覺,不是臆測,而是基于神經信號重構的真實情緒流。
聽證會現場,冷光燈打在長桌兩側。警方高層皺眉聽著她的陳述,有人直接開口:“蘇小姐,
我們尊重你協(xié)助破案的貢獻,但‘看見他人記憶’這種說法,缺乏可驗證性,
不具備法律效力?!碧K悅沒辯解。她打開手提箱,連接設備,按下播放鍵。投影升起,
畫面清晰得令人窒息:深夜的小巷,受害者回頭一瞥,
瞳孔劇烈收縮——那是她生命中最后三分鐘的感知。鏡頭隨她視線移動,
拍下兇手帽檐下露出的一截疤痕,聽見他呼吸間壓抑的顫抖,
甚至捕捉到他手套摩擦刀柄時的細微聲響。這不是監(jiān)控錄像,這是被恐懼浸透的真實。
全場靜默。有人低頭翻記錄,有人悄悄抬頭看她,眼神從質疑轉為震動。
聽證會結束已是午后。她走出法院B區(qū),走廊盡頭是檔案室。一名清潔工推著拖車經過,
袖口磨得發(fā)白。她避讓時,指尖無意擦過對方手背。剎那,畫面襲來:昏暗的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