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的身影剛消失在殿門外沒多久,偏殿外就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鹽鐵司主事周啟元、工部侍郎趙安、戶部員外郎沈修之三人聯(lián)袂而來,身上的官服還帶著匆匆趕路的褶皺,顯然是接到傳召后便馬不停蹄地趕來了。
“臣等參見皇上!” 三人齊齊躬身行禮,聲音里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疑惑。畢竟剛退朝不久,皇上又緊急召見,想必是有要事相商。
林墨正坐在窗邊的軟榻上,面前的矮幾上放著那個裝著雪白細鹽的瓷罐。他抬手示意三人起身:“都免禮吧,坐。”
小太監(jiān)很快搬來三張圓凳,三人謝恩后依次坐下,目光不自覺地瞟向矮幾上的瓷罐,心中越發(fā)好奇。
林墨沒有繞彎子,直接拿起瓷罐,將里面的細鹽倒出少許在掌心,對著三人說道:“你們瞧瞧這個?!?/p>
周啟元離得最近,率先探頭看去,當看到林墨掌心那捧雪白純凈的細鹽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皇上,這是…… 鹽?”
“正是?!?林墨笑著點頭,將掌心的細鹽遞到三人面前,“你們嘗嘗?!?/p>
周啟元身為鹽鐵司主事,對鹽再熟悉不過,他小心翼翼地捏起一點放進嘴里,瞬間瞪大了眼睛:“這鹽…… 竟如此純凈,一點苦澀味都沒有!”
趙安和沈修之也相繼嘗了嘗,皆是一臉驚嘆。趙安忍不住問道:“皇上,這鹽是從何處得來的?竟比官鹽精良數(shù)倍!”
“并非取自何處,而是朕改良提煉之法,親手提煉出來的?!?林墨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三人聞言都是一怔,趙安與沈修之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幾分不信,只是這話斷不能說出口。
周啟元率先收斂神色,躬身贊道:“皇上圣明!竟能改良出如此精妙的提煉之法,實乃國之大幸!”
林墨沒察覺三人的異樣,繼續(xù)說道:“朕今日召你們來,就是為了這細鹽之事。南昭國雖施行鹽鐵官營,但官鹽品質粗糙,產(chǎn)量低下,導致私鹽泛濫,國庫鹽稅收入微薄。朕打算設立精鹽監(jiān),專門負責用這新法子提煉細鹽,你們覺得如何?”
周啟元連忙應道:“皇上此計甚妙!若能推行這新提煉之法,官鹽品質大幅提升,定能壓制私鹽,鹽稅收入必然大增!”
趙安也點頭附和:“設立精鹽監(jiān),需要建造坊址、打造器具,這些工部都能承辦。只是不知這提煉之法對場地、器具可有特殊要求?”
“確有要求?!?林墨答道,“精鹽監(jiān)需建在離鹽場近的地方,方便取用粗鹽。另外,還需打造一批專門的陶罐、銅鍋、石臼等器具,務求潔凈。具體的規(guī)格和數(shù)量,稍后朕會讓李德全給你們一份清單?!?/p>
沈修之則更關注錢糧方面,他皺了皺眉道:“皇上,設立精鹽監(jiān),建造坊址、招募工匠、采購原料,都需要不少銀兩。如今國庫空虛,這筆錢恐怕……”
林墨早有準備,他看著沈修之說道:“沈大人不必擔心。初期投入的銀兩,朕會從內庫調撥一部分。待精鹽監(jiān)產(chǎn)出細鹽,投入市場后,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并且盈利。到時候,不僅能填補國庫,還能有盈余用于北伐、辦學等事宜。”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這細鹽定價可以比現(xiàn)在的官鹽稍高一些,但要保證百姓能接受。畢竟品質擺在那里,相信百姓也愿意為好鹽多花些錢?!?/p>
周啟元連忙接話:“皇上考慮周全。臣以為,還可以將細鹽分為不同等級,一部分供應宮廷和權貴,定價稍高;另一部分供應普通百姓,定價公道,這樣既能保證收益,又能讓百姓受益?!?/p>
林墨贊許地點點頭:“周主事這個提議不錯,可以采納。”
他看向三人,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精鹽監(jiān)之事,關系重大,朕希望你們三方能通力合作。鹽鐵司負責精鹽的生產(chǎn)、銷售和管理;工部負責坊址建造和器具打造;戶部負責錢糧調撥和賬目核算。務必盡快將精鹽監(jiān)辦起來,早日產(chǎn)出細鹽?!?/p>
“臣等遵旨!” 三人異口同聲地應道。
林墨擺了擺手:“好了,你們都退下吧,抓緊時間去籌備。”
三人再次躬身行禮,隨后退出了偏殿。
殿內恢復安靜,林墨伸了個懶腰,覺得渾身都有些發(fā)僵。他對著門外喊道:“李德全?!?/p>
李德全很快走了進來:“奴才在?!?/p>
“去取一身常服來,” 林墨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脖頸,“再去叫冉常武換上便裝,陪朕一同出宮溜溜?!?/p>
李德全愣了一下,隨即躬身應道:“奴才明白。只是皇上,要不要讓侍衛(wèi)們也換上便裝跟著?也好在外頭照應著。”
“不必了,有冉常武在足夠了?!?林墨語氣帶著幾分期待,“隨意走走,人多了反倒不自在??烊グ伞!?/p>
李德全不敢怠慢,連忙應道:“奴才這就去準備?!?/p>
他們換好衣服,從西側門出了宮。一踏上市井的街道,喧囂熱鬧的氣息便撲面而來。林墨深吸一口氣,只覺得渾身舒暢,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京城被朱雀街清晰地劃分為東西兩區(qū),他們此刻正走在西區(qū)的街巷里。這里并沒有太多攤販扎堆,反倒錯落分布著不少尋常住房,偶爾能看到幾家小酒館和雜貨鋪,門面都不算起眼。
“皇上,前面就是朱雀街了,過了街便是東區(qū)?!?李德全指著不遠處的寬闊街道說道,“東區(qū)住的都是富商官僚,宅子可比這邊氣派多了?!?/p>
林墨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條橫貫南北的大街,比身邊的街巷寬出數(shù)倍,街上往來的馬車也比這邊精致不少。
街道兩旁的房屋多是青瓦土墻,偶爾有幾家掛著酒旗的小酒館,門口坐著三三兩兩喝酒閑聊的漢子,還有婦人在巷口擇菜,一派樸素平和的景象。林墨饒有興致地邊走邊看,不時停下來瞧瞧雜貨鋪里的小玩意兒。
“皇上,您看這個糖畫,做得多精致?!?李德全指著一個街角的糖畫攤說道。這在西區(qū)的街頭并不常見,算是難得的小景致。
林墨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老藝人正用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勾勒,轉眼間,一只栩栩如生的龍就成型了。他笑著點頭:“確實不錯,手藝真巧?!?/p>
冉常武則時刻保持著警惕,目光在周圍掃視,護在林墨身側,渾身緊繃著像一張拉滿的弓。林墨察覺到他的狀態(tài),拍了拍他的胳膊笑道:“冉常武,放松點,咱們就是出來逛逛,不用這么緊張?!?/p>
冉常武愣了一下,隨即微微放緩了腳步,只是眼神依舊沒離開周圍的人群,低聲應道:“是,皇上?!?/p>
“聽說前面快到西市了,” 李德全邊走邊說,“西市都是些攤販和菜市,百姓們過日子買生活品,大多都去那兒買西’。要是想買些好布料或是稀罕玩意兒,就得去東市買東?!?/p>
林墨聽得饒有興致:“哦?還有這說法?那咱們先去西市瞧瞧?!?/p>
不多時,三人便走進了西市。這里比西區(qū)的街巷熱鬧了不少,各色攤販沿街擺放,有賣新鮮蔬果的,有賣針頭線腦的,還有賣日用雜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百姓們穿梭其間,挑選著所需物品,一派繁忙的生活景象。林墨邊走邊看,看著那些新鮮的蔬菜、活蹦亂跳的魚蝦,還有百姓們討價還價的模樣,覺得十分有趣。他時不時停下腳步,向攤販詢問物品的價格,了解著尋常百姓的生活成本。
逛完西市,林墨三人又穿過西區(qū)往朱雀街走去。越靠近朱雀街,周圍的建筑漸漸有了變化。到了朱雀街街口,再往西看,西區(qū)的房屋依舊是樸素的青瓦土墻;而往東看,東區(qū)的建筑則截然不同,一座座高門大院拔地而起,朱漆大門,銅環(huán)獸首,院墻高聳,門前還有石獅子鎮(zhèn)守,處處透著富貴氣派。
“皇上,這就是東區(qū)了,” 李德全笑著說道。
林墨點點頭,帶著兩人穿過朱雀街走進東區(qū)。這里的街道更為寬闊整潔,往來的行人衣著也更為光鮮,偶爾能看到一些轎子和華麗的馬車駛過。街邊的店鋪也與西區(qū)不同,多是些大酒樓、綢緞莊、珠寶行,還有幾家青樓,門口掛著華麗的幌子,隱約能聽到里面?zhèn)鱽淼慕z竹之聲。
“前面就是東市了。” 李德全指著前方說道。
三人走進東市,這里的景象與西市又是另一番模樣。沒有了攤販的雜亂,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裝修精致的店鋪。綢緞莊里掛著各色錦衣華服、上等布料,色彩鮮艷,質地精良;珠寶行里擺放著各種珠光寶氣的首飾,耀眼奪目;還有些店鋪售賣著各種奇珍異寶、奢侈品,樣樣都價值不菲。往來的顧客多是些富商貴胄、達官貴人,他們出手闊綽,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
“皇上您看,這東市賣的都是些高檔物件,所以人們來這兒買物品就叫‘買東’。” 李德全解釋道。
林墨看著眼前的景象,又想起之前在西市聽到的 “買西”,忽然恍然大悟,笑著說道:“原來如此!去東市買叫‘買東’,去西市買叫‘買西’,合起來不就是‘買東西’嗎?沒想到‘買東西’這個說法是這么來的,真是長見識了。” 他轉頭對著李德全說,“不過這‘買東’‘買西’的說法聽著別扭,以后就統(tǒng)稱買東西吧?!?/p>
冉常武聞言也跟著笑了起來,看著林墨興致勃勃的樣子,臉上的警惕也消散了不少,眼神柔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