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的臉上卻連一絲波瀾都未曾泛起。我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頭,甚至對小李安撫性地笑了笑,才轉向那名稽查員。
“領導好?!蔽艺酒鹕?,不卑不亢,“小李記錯了,我問的是新個稅補貼政策,想看看下個月工資能不能多幾塊錢,讓您見笑了?!?/p>
一句自嘲,瞬間化解了小李帶來的嫌疑。
我隨即拉開抽屜,從里面拿出一個文件夾,動作從容不迫:“您說的是打印記錄吧?是我操作的。陳總最近在抓集團的季度匯報,要求特別嚴,方案斃了好幾稿,所以反復打印修改。喏,這是我的工作日志,上面有詳細記錄。這兒還有幾份作廢的草稿,數(shù)據(jù)都是隨便填的,您可以看看?!?/p>
那幾份草稿,是我早就準備好的道具。上面有圖有表,像模像樣,但核心數(shù)據(jù)全是空的,完美印證了我“反復修改方案”的說法。
稽查員接過文件,一頁一頁翻看,眉頭微皺。工作日志記錄得滴水不漏,草稿文件也確實看不出什么問題。一個為了應付上級、反復修改報告的苦逼社畜形象,就這么立住了。
盤問暫時告一段落,但我知道,這只是開始。只要他們還在查陳銘宇,我這個“經手人”就隨時可能被再次盯上。
必須再加一把火,把水徹底攪渾。
中午休息時間,我借口去便利店,溜進了公司后巷。我拿出一部早就準備好的老人機,給一個許久不聯(lián)系的號碼發(fā)了條短信。
這個號碼的主人,是騰躍集團的一名前財務,因不滿公司的內部斗爭而離職。
短信內容很短:“哥們兒,還記得咱們以前開玩笑,說騰躍的賬本是‘魔法書’嗎?現(xiàn)在有魔法師要來揭秘了。”
沒有多余的字,對方卻一定能懂。
做完這一切,我若無其事地回到工位,甚至還饒有興致地和同事討論起中午的外賣哪家好吃。
下午三點,正當稽查人員埋頭在文件堆里,試圖從一堆真假難辨的賬目中尋找突破口時,其中一人的手機突然震動了一下。
他下意識點開,是一個財經APP推送的新聞彈窗。
“驚爆!某千億科技集團高管被匿名舉報,或涉系統(tǒng)性財務造假!”
他愣了一下,點開文章,幾張模糊的聊天記錄截圖和一段指向性極強的文字赫然在目。爆料人聲稱,騰躍集團的問題遠不止某個高管,而是一個涉及更高層、更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這篇文章就像一顆深水炸彈,在平靜的下午引爆。辦公室里,好幾個同事的手機都同時響起了提示音。
稽查組的負責人也被驚動了,他湊過去看了眼手機,臉色瞬間變得無比凝重。
“查一下這個爆料的來源!”他低聲對下屬說,“立刻!調查方向可能要調整,問題……比我們想的要大?!?/p>
我坐在角落,用眼角的余光瞥見稽查人員臉上那副見了鬼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揚。
陳銘宇,你以為這火是沖著你一個人來的?
不,我是想燒掉整片森林。
財務造假的爆料,像一瓢滾油倒進了本就沸騰的輿論熱鍋,整個騰躍集團都被架在了火上。稽查組的調查方向果然變了,他們不再揪著某個部門的打印記錄不放,而是開始大規(guī)模約談集團中高層,整個公司都籠罩在一股風聲鶴唳的氣氛里。
陳銘宇的情報團隊也行動了起來,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鬣狗,開始瘋狂篩查所有員工的內部通訊和外部網絡痕跡,試圖找出那個捅破天的內鬼。
辦公室里,沒人敢公開討論,但交換的眼神和微信上不斷跳動的小紅點,都在訴說著同一件事。
這還不夠。
我想,財務造假的瓜太大,普通員工啃不動,離得太遠。得來點跟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東西,才能讓這把火從高層燒到地基。
比如,加班。
騰躍集團大規(guī)模加班卻不給加班費,是人盡皆知的潛規(guī)則。所有人都簽過一份“自愿奮斗者協(xié)議”,美其名曰為了公司的未來,實則是放棄加班費的賣身契。
這東西一旦曝光,殺傷力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正好,可以給陳總的焦頭爛額再添一把柴。
夜里十一點,我沒有回家,而是鉆進了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網咖。
角落的包廂里,我用一個新注冊的虛擬號碼和郵箱,開始了自己的操作。
首先,是一份偽造的“自愿放棄加班費協(xié)議”掃描件。身為財務部老油條,搞到帶公司公章的空白文件模板,對我來說易如反掌。我用軟件將自己的名字P掉,換上一個杜撰的“李鬼”,日期調到了上個月,偽造得天衣無縫。
然后,是一段音頻。
那是上季度全員大會時,一位副總在臺上大談“降本增效”,唾沫橫飛地喊著“年輕人要有奉獻精神,不要總盯著那點蠅頭小利,格局要打開”。
我截取了其中最刺耳的一段,去掉了前言后語,只留下那句“控制人力成本是首要任務”。單獨聽起來,像極了高管在內部會議上壓榨員工的鐵證。
做完這一切,我沒有投給那些害怕騰躍權勢的大媒體。我選擇了一家剛成立不久,叫“首席吃瓜官”的自媒體。
這種平臺,初生牛犢,最渴望的就是一鳴驚人的猛料。
郵件標題很直接:《千億巨頭騰躍集團,你的“奮斗”一文不值》。
附件,協(xié)議,錄音。
正文只有一句話:“我是前員工,這是我應得的,也是我們應得的?!?/p>
點擊,發(fā)送。
刪除所有痕跡,關機,走出網咖,將電話卡掰斷,扔進路邊的下水道。
第二天,辦公室的氣氛詭異到了極點。
沒人說話,但每個人都在用手機看同一篇文章。
“首席吃瓜官”果然沒讓我失望,不僅把料全發(fā)了,還配上了極具煽動性的文字和表情包,文章發(fā)布不到三小時,閱讀量已經沖破十萬加。
評論區(qū)更是炸開了鍋,無數(shù)自稱騰躍員工或前員工的人現(xiàn)身說法,控訴公司的加班文化,一時間群情激奮。
坐在我對面的實習生小李,臉色漲紅,拳頭都攥緊了,他把手機遞過來,壓低聲音:“林哥,你看這個!太解氣了!這幫資本家就該被掛路燈!”
我平靜地掃了一眼,點了點頭:“寫得不錯?!?/p>
小李憤憤不平:“就是!不知道是哪位英雄好漢干的,簡直是我的偶像!”
我差點沒繃住笑。
我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掩飾住嘴角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