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玲想進廠工作,考了半年都沒考上,在家待業(yè),正悶悶不樂,沒想到這會工作自己送上門來了,有些吃驚。
洛安秋看了看門外,確保沒人之后,把大門給關上,壓低聲音,把自己打算把工作賣出去然后下鄉(xiāng)的事告訴她們,并且囑咐她們要保密。
余美玲使勁點頭:“我不說,但你好好的,怎么突然想下鄉(xiāng)呢?”
洛安秋能這么關照自己,主動把工作送來,她怎么會把這事告訴別人呢,這不是害了人家。
洛安秋:“爸媽雖說不是親生的,但他們待我一向很好,我媽身體不好,我不放心,想去照顧照顧他們?!?/p>
余美玲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也是,據她所知,洛父洛母并沒有因為發(fā)現換錯就對洛安秋另眼相待,反而還是一如既往地對她好,這份恩情,洛安秋想去報答,也是能理解。
她不禁對洛安秋露出了欽佩的眼神,為了父母要去那么艱苦的地方做知青,換做是她,可能做不到這么奮不顧身!
余母眼眶也濕潤了:“好孩子,真是苦了你了,謝謝你還惦記著美玲,這份工作,我們買了,多少錢?”
洛安秋:“600塊。”
余母:“什么?才600塊?是不是要得太少了?”
現在外頭買工作供不應求,想買都買不到,好不容易有一個空缺,最低得七八百,要價到上千都是常有的事,洛安秋只要600,她心里有些過意不去。
洛安秋:“姨,沒事,我和美玲感情好,不多要你們的錢,你們要是覺得合適,咱們就把這事定下來,找個時間去辦手續(xù)!”
洛安秋說等余美玲入職手續(xù)辦好之后,再收這600塊錢。
余母執(zhí)意先塞200塊定金給她。
她覺得洛安秋這孩子日子過得不容易,自小沒吃過什么苦,突然就要到那么苦的地方去受罪,家里錢和房子又都被上頭沒收了,那個洛柔又整天賴在她未婚夫家,聽起來就讓人心疼。
洛安秋也沒推拒,把200塊收了,跟她說自己明天就去人事辦公室。
余美玲抓著她的手:“這工作來之不易,你費了不少心思才考上的,你真想好要下鄉(xiāng)去了?
聽說那邊很苦,天天干不完的活,物資還匱乏,你得多準備點吃的用的,如果需要郵寄些什么東西就給我寫信,我給你寄過去!”
洛安秋微笑點頭。
事情定下來之后,洛安秋走出門口準備騎車回去。
次日,洛安秋到人事辦公室跟科長說了自己要轉讓工作的事。
科長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鏡框,難以置信:“小洛,這工作是你使了好大勁才考上的,怎么說不做就不做了?家里是有什么困難吧?你別那么沖動,我們可以替你先想辦法!”
洛安秋的養(yǎng)父母下鄉(xiāng)的事他也聽說了,生父母那邊又是那種不待見閨女的家庭,兩頭落不著好,這小姑娘也是可憐。
這小姑娘人機靈,科長看好她,實在不想失去這個人才,廠里也有獎勵和捐款的制度,如果可以,科長打算盡量幫她爭取一下。
“謝謝科長對我的厚愛,我已經下定決心了?!?/p>
洛安秋沒和她說太多,只說有更合適的人手來接替她的工作,新來的小姑娘聰明能干,讓科長放心。
科長嘆了口氣,估摸著洛安秋是因為家里突遭變故,缺錢,才想著要把工作賣了。
她覺得惋惜,但時局動蕩,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哪里是她這種小人物能左右得了的,只覺有心無力,無奈點了點頭。
跟人事部打好招呼,洛安秋又去了趟知青辦填寫了下鄉(xiāng)申請。
在下鄉(xiāng)地址那一欄選擇了養(yǎng)父母所下放的三水公社壩子溝生產隊。
知青辦主任疑惑抬頭:“你咋想去這么窮的生產隊?這個大隊土地貧瘠,收成少,社員們過得都比較辛苦,是三水公社幾個大隊中條件最艱苦的一個大隊?!?/p>
現在知青下鄉(xiāng)名額一般都是指派的,大伙避之不及,想方設法留在城里,基本沒有誰是自己主動報名去的。
這小姑娘不但主動報名,還挑了條件那么差的大隊,實在讓人有些奇怪。
洛安秋露出一口小白牙:“我是知識青年,有責任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如果個個因為貧窮就不去,到底誰去?我不是去享福的,我是為了建設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去奮斗的!”
洛安秋說得鏗鏘有力,讓在場的幾位年輕干事紛紛側目,對她肅然起敬。
要不是心里略微心虛,她自己都信了。
情懷她有,但不多。
其實她現在的目標沒有那么偉大,也沒有那么認可下鄉(xiāng)這種沒苦硬吃的鍛煉方式,她是為了報答養(yǎng)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去的。
書里他們不得善終,她既然以原主的身份活在這里,就有義務盡的自己全力去扭轉那些慘劇。
把逼格抬到這種高度,主任不由地地對小姑娘豎起大拇指。
沒想到小姑娘年紀輕輕,竟然思想覺悟這么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連他自己都自愧不如。
他爽快地簽了字,在申請書上蓋上了公章。
自愿下鄉(xiāng),知青辦按制度給洛安秋獎勵了150塊錢。
洛安秋喜滋滋地把錢收到了空間里,加上沈川給的700百,還有余美玲給的200定金,她現在有1050百塊,用來購置下鄉(xiāng)用的東西應該差不多了。
事不宜遲,她去了趟供銷社,趕緊購買下鄉(xiāng)需要的物資!
先買些必需品,100斤大米16塊,100斤面粉18塊。
棉被得買厚點,鄉(xiāng)下天寒地凍的,父母年紀大,扛不住,空間也方便攜帶,她屋里有兩床,現在再給父母買兩床12斤的,一起30塊錢。
還有棉衣、棉襪、棉褲,秋衣、秋褲這些冬天御寒必備,花了100。
細棉布的衣服買里衣就好了,布料太好,太扎眼,這個貴一點,5塊錢一件,買了12件,花60。
外面穿的就黑灰藍為主的粗布衣服,大約3塊錢一身,自己的和父母的按不同季節(jié)都買了好幾套,花了48塊,
解放鞋、棉鞋、草帽、勞保手套,干活得用,她記得父母的碼數,也都買了,花了40。
然后煤油燈、雪花膏、蛤蜊油、月經帶、口罩、針線包……雜七雜八買了一大堆,花了50。
供銷社的售貨員目瞪口呆,以為她是進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