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腳下,旌旗蔽日,鼓角喧天。貞觀十九年的皇家秋狩大典,在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氛圍中,拉開了序幕。連綿的明黃色御帳如同巨龍盤踞,禁軍金甲閃耀,刀戟如林。宗室子弟、文武重臣、番邦使節(jié)依序而立,場面恢弘而肅殺。
李世民一身金甲戎裝,端坐于高臺龍椅之上,目光如電,掃視著下方黑壓壓的人群,不怒自威。魏王李泰侍立其側(cè),一身華貴獵裝,面帶和煦微笑,眼神卻不時掃向下方博陵崔氏的位置,落在崔明薇身上,帶著志在必得的深意。突厥使團執(zhí)失思力身著虎皮大氅,站在番邦使節(jié)前列,粗獷的臉上掛著看似豪爽的笑容,眼神卻如鷹隼般銳利,掃視著全場,尤其在皇帝和幾位重臣身上停留。
崔明薇一身素雅的騎射裝束,站在崔氏族人群中,臉色略顯蒼白,卻竭力保持著鎮(zhèn)定。她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目光——好奇的、審視的、同情的、以及魏王那令人窒息的占有欲。懷中的歸藏殘片緊貼著肌膚,那股溫潤的氣息是她唯一的支撐。昨夜廢苑驚魂,云韶出手相救后便不知所蹤,蘇晏被困太醫(yī)署,她孤立無援,只能按照蘇晏可能的思路,靜待其變。
高臺之上,李世民簡短訓話后,宣布秋狩開始。號角長鳴,萬馬奔騰,王公貴胄、世家子弟們呼喝著沖入劃定好的獵場,場面壯觀而喧囂。
然而,真正的獵手,卻隱藏在暗處。
蘇晏也被“特旨”帶到了秋狩現(xiàn)場,名義上是“散心養(yǎng)傷”,實則被兩名金吾衛(wèi)“貼身保護”,安置在離御帳不遠的一處相對安靜的觀禮帳篷內(nèi)。他靠坐在軟榻上,透過帳簾縫隙,冷靜地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实蹖⑺麕У竭@里,用意不明,但絕非好意?;蛟S是想引蛇出洞?或許是想在關鍵時刻將他作為棋子拋出?
他的目光掠過喧囂的獵場,掃過高臺上威嚴的皇帝、志得意滿的魏王、虎視眈眈的執(zhí)失思力,最后落在遠處崔氏帳篷前那道纖細卻倔強的身影上。崔明薇并未下場狩獵,只是靜靜佇立,如同一株風雨中的幽蘭。
就在這時,一名身著突厥隨從服飾、端著奶茶的胡人,低著頭,快步從蘇晏的帳篷前經(jīng)過。在擦身而過的瞬間,胡人的小指極其隱蔽地彈了一下,一粒微小的、如同沙礫般的褐色顆粒,精準地射入了帳篷內(nèi),落在蘇晏腳邊的地毯上。
蘇晏不動聲色,待胡人走遠,才俯身撿起那?!吧车[”。入手微硬,帶著一絲辛辣的狼毒草氣味。他輕輕捻開,里面竟是一小卷薄如蟬翼的素絹!上面用極其細密的粟特密碼寫滿了信息!
他迅速解讀,瞳孔驟然收縮!信息來自那個神秘的藥童(或他背后的組織):
“執(zhí)失使團攜‘驚雷’入獵場,目標非獸,乃御駕!觸發(fā)點:午時三刻,鷹隼盤空鳴鏑響!內(nèi)應:太仆寺掌‘金絡轡’者!蘇,慎近御駕!崔,危!”
驚雷?是某種爆炸物?還是代指雷霆手段?觸發(fā)點是鷹隼盤空和鳴鏑?午時三刻!時間迫在眉睫!內(nèi)應竟是負責管理皇帝御馬鞍具的太仆寺官員!而目標,竟然是皇帝本人!更點明崔明薇處境危險!
突厥人竟敢在秋狩大典上策劃刺殺皇帝?!這太瘋狂!但聯(lián)想到李巖“玄鱗”攪亂長安的叫囂,以及執(zhí)失思力入城后的種種異常,這瘋狂的計劃,竟有了幾分可信!一旦皇帝遇刺,無論成功與否,長安必亂!魏王可借機發(fā)難,突厥可趁火打劫!而作為“目標”的崔明薇……魏王很可能在混亂中強行將她“保護”起來,造成既成事實!
蘇晏的心跳如擂鼓!必須阻止!但如何阻止?他身處軟禁,無法行動!通知云韶?云韶此刻在哪?是否已被皇帝控制?通知崔明薇?她身邊耳目眾多,如何傳遞?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獵場入口處,那里懸掛著一面巨大的銅鑼,用于宣告重大事件或緊急集合。一個鋌而走險的計劃在腦中瞬間成形!他必須制造一場比“驚雷”更大的混亂,打亂突厥人的部署!賭注,就是自己的命!
---
**注解**:
[1] **秋狩大典**:唐代皇家重要的軍事演習與外交活動,常在驪山等地舉行,兼具狩獵、練兵、耀武、懷柔藩邦等多重目的。
[2] **驚雷**:本文設定為突厥使團秘密帶入的爆炸物代號,可能為火藥或猛火油(石油)制成的燃燒/爆破裝置。
[3] **鳴鏑**:一種射出后帶哨音的響箭,古代常用于傳遞信號或驚擾獵物。
[4] **太仆寺**:唐代中央機構(gòu),掌管皇室車馬、儀仗及全國畜牧政令?!罢平鸾j轡者”指具體負責皇帝御馬鞍具的官員。
[5] **銅鑼**:古代軍隊中常用的信號工具,鳴金收兵,擊鑼示警或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