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之后,千鶴堂新宅。
“啊,可算忙完搬家的事兒了,這次換這個大宅院以后再住五六人個也夠了,還分了前后兩個院子。前院布點景觀,充個門面。后院養(yǎng)雞喂狗,甚是實用。”千鶴站在新租的宅院里,心情頗為喜悅,真是越來越好了。
“繼榮,你去把元登叫來,貧道有事要交代你們?!?/p>
元登就是小乞丐給自己起的名字,千鶴問他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可有什么意義。
小乞丐告訴千鶴他認(rèn)識的字不多,把所有認(rèn)得的字組合下,就他倆組合起來聽著最順耳,所以就叫這個名字了。
不一會,徐繼榮領(lǐng)著元登走了過來。千鶴道:“元登,這一個禮拜搬家要忙活的地方不少,能看出來你也是個勤勉能干的。我看你見繼榮識字練武似有艷羨,你也可以學(xué)。
識字的事情明天讓繼榮帶上錢財禮品領(lǐng)你去學(xué)堂就行,以后上午你也跟著學(xué)認(rèn)字去吧?!?/p>
“至于練武的話,現(xiàn)在正逢亂世,有一身好武藝傍身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你這些年吃不飽身體虛弱,先讓繼榮帶著你打基礎(chǔ)吧,練一個時辰休息一天,循序漸進(jìn)。”
正交代事情間,只見有一紙鶴從院墻外飛來,小紙鶴忽閃幾下翅膀落在了千鶴身前。
“嗯?同門求助,這是誰發(fā)的紙鶴傳訊。”
千鶴一陣納悶,把傳訊紙鶴拆開只見上面寫著,“誰在附近,長沙城外義莊,速速來援。四目”
好家伙,四目啊,剛來定居時候還感慨咱們估計離得不遠(yuǎn)。
這剛一年左右求助紙鶴就飛我這來了,四目大爺您老這求助信也寫得太簡單了吧,不寫發(fā)生了什么,這求助就硬求吶,拜托靠譜一點點好不好。
算了也別管發(fā)生啥了,去之前多帶點家伙有備無患吧。
“繼榮收拾家伙把金錢劍、桃木劍、八卦鏡以及畫符的東西都帶上?!?/p>
“元登你就在道場看家,要是有人來道場尋求幫助,就說貧道去長沙辦事,預(yù)計五日后回來?!闭f完自己又轉(zhuǎn)身回了房間把他的手串、戒指、馬燈都帶上了。
不過盞茶,兩人來到車馬行,租了一輛馬車向著長沙郊外義莊而去。
城郊之外也沒一條修好的路,黃泥、石塊、木轱轆,一路顛簸總算是快到了。
長沙城外義莊,“咚咚咚”的敲門聲響起,有一看義莊的老漢,拉門而開問道“敢問道長上門何事?!?/p>
千鶴俯身行禮“回老丈的話,貧道茅山千鶴,現(xiàn)居住株洲鎮(zhèn),不久前收師兄傳信,要我前來義莊尋他?!?/p>
看守義莊的老漢還沒來得及回話,就見得一黃袍道人蹦跳而來,給了千鶴一個大大的擁抱。
“哈哈,師弟沒想到是你來了,本來我放出求助紙鶴是想碰碰運氣。也不知道附近有沒有咱們茅山同門,想不到一道紙鶴把你招來了”四目樂呵呵的對千鶴說道。
千鶴脫離了四目道長熱情的問候,持劍指躬身行禮。
“見過四目師兄,一年多未見,師兄還是這么有活力。從茅山出來后我將道場定在了株洲鎮(zhèn),剛來時還在長沙城聽過師兄趕尸的消息,原本還想著等在株洲立住腳后找尋師兄一聚,可初到一地打拼不易,忙起來就沒等到機會?!?/p>
四目雖說遇到了事兒需要求助同門,但看著一點也不著急,還一副見了多年未見親人的樂呵呵樣子。
“你小子不錯,道場都能立在鎮(zhèn)里,人越多的地方亂七八糟的破事就越多,我不如你們這些善于應(yīng)對人情世故的。我在湘西找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遠(yuǎn)離人群,主要做做和尸體打交道的生意,雖然蹦跳跋涉累點,但也勝在日子過得簡單開心。”
“對了師弟你身后跟著這孩子是新收的徒弟?相貌周正,身姿挺拔看起來挺有靈性?!?/p>
千鶴聽了趕緊給徐繼榮打眼色讓他過來行禮,又對四目道:“還不是徒弟,這孩子之前遇到些事,幫著處理了之后他見茅山道法通玄就想拜我為師,我先將他收作道童,打算著考量段時間再決定要不要收徒?!?/p>
四目聞言向后一個大跳,搞怪道:“我的好師弟,不得了啊,都有道童了,來讓師兄站遠(yuǎn)了好好看看,千鶴大真人現(xiàn)在是個什么修為?!?/p>
也不怨四目打趣,道童可不是誰都能配一個的,要么修為到了煉氣化神生出陰神圣胎,這時可稱呼一聲真人,身邊也可有道童隨侍。要么你得有一座自己的宮觀,道童那是你所有道觀的配置。
像千鶴這個級別,收徒弟還要有個道童前置的,沒這樣規(guī)矩。
也不管四目的戲謔,千鶴為了化解尷尬,不住按著徐繼榮行禮,接著又是強行轉(zhuǎn)變話題。
“師兄,之前信中您也未詳細(xì)提及到底發(fā)生何事,需要師弟我過來搭把手,現(xiàn)在您把情況和師弟說說吧?!?/p>
四目領(lǐng)著千鶴走進(jìn)義莊和他說起此番求助始末。
原本他是以趕尸為主的,其他類型的生意接的很少。
可正巧前兩周來長沙外義莊送尸時候,守義莊的老漢說城里魏大帥遇到些事兒,遍尋佛道兩門無果,給了頂天的價錢放言誰能把事兒平了誰把錢領(lǐng)走。
他本著碰碰運氣的心態(tài)就上門了。一問情況,大帥的兒子惹了一窩狐貍,現(xiàn)在那些狐貍要把他兒子接到山上去,最大的問題是狐貍要他兒子上山是因為他兒子做了對不起狐貍的事情,魏大帥的兒子是不占理的一方。
被惹到那窩狐貍也不是個簡單的,最厲害的老狐貍有接近六百年道行,整個族群有狐貍接近三百,盤踞在岳麓山的一個支脈上。
狐貍們平日里就是在山上清修也不害人,所以它們和長沙這邊的修行者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魏大帥兒子招惹狐貍事出了以后,他就趕忙聯(lián)系在長沙的修行中人解決,可長沙諸位同道去岳麓山說和都是無功而返。
這件事本來狐貍們就沒錯,說和不通,他們這些修行人不敢輕易和有六百年老狐貍坐鎮(zhèn)的狐群血拼,所以這個事兒就成了無解。
當(dāng)時在魏府里四目一看眾多同道出馬都沒把事調(diào)解掉,估計自己去也是白搭,就準(zhǔn)備和他們大帥見個禮就走。
可魏大帥一聽來的道士又是個解決不了的,對著四目就是一陣奚落,什么道士和尚沒個有用的,都是廢物,要是他兒子出事了就把長沙和周邊的神棍都崩了。
四目這平白挨了頓罵也是心里憋氣,就和魏大帥說“大帥,您既知人道通天,您有槍有炮要拿捏我們這些修行者很簡單,那對上一窩狐貍您自己動手不更是手到擒來。”
可哪知道他隨口一句氣話,魏大帥不知道怎么回事兒就悟了,拉了數(shù)隊兵馬,排開了大炮就把狐貍所居的山頭給轟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