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陵甕城的大火燒了一天一夜,吳軍尸體全部化為炭灰,惡臭難聞。
內(nèi)城之中,五千吳軍被殺得四處亂竄,不少人直接沖進(jìn)大戶家中,燒殺搶掠,鬧得雞飛狗跳。
這些被沖擊的府院,都是之前被關(guān)羽訓(xùn)斥,陽奉陰違的宗族。
穿越過的都知道,這種場面太過血腥,劉禪見大局已定,早回府衙等待消息。
倒是關(guān)興和張苞二人,仿佛血脈覺醒,各領(lǐng)三百白毦兵在城內(nèi)追殺吳軍,也不忘趁機(jī)敲打一下那些豪族。
東漢建立以后,門閥士族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勢力。
劉秀與世家的合作和妥協(xié),再加上察舉制和征辟制,豪族在地方的影響力更大,他們構(gòu)筑塢堡,擴(kuò)充私兵,到漢末基本已經(jīng)壟斷了地方行政權(quán)力。
漢末官員被當(dāng)?shù)睾雷寮芸盏氖录恫粍倥e,做事要看世家的臉色,官員到地方上任,得不到當(dāng)?shù)睾雷宓闹С?,基本就形同虛設(shè)。
當(dāng)初劉表到荊州上任,還要單槍匹馬偷偷摸摸,最后還是被蔡家和蒯家架空。
其實黃巾之亂是一個打破門閥壟斷的最好契機(jī),但他們失敗了。
寒門起家的劉備還在努力中,但入蜀之后也開始向世家妥協(xié)。
曹操最先起用寒門,但后期重用的還是世家子弟,曹魏的結(jié)局其實就是被世家掌控了。
孫權(quán)后期大開殺戒,也是因為世家的威脅!
劉禪深知要想改變這個數(shù)百年形成的格局絕非易事,因為人才和資源都在他們手中。
荊州的危機(jī)暫時解除了,但今后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要讓大漢文明源遠(yuǎn)流長,任重而道遠(yuǎn)。
如果不是有個不錯的身份,自己一個996的社畜,穿越到三國又能做什么?
現(xiàn)在只是懊悔沒多看看穿越知識,以前都是不屑一顧,現(xiàn)在真想逐字閱讀啊!
正嘆息時,陳到提著一顆人頭走進(jìn)來:“城中吳軍已盡滅,此乃吳將潘璋首級?!?/p>
“潘璋?”劉禪激動的站起來,忍著惡心認(rèn)真看了兩眼。
“果然是‘璋’頭鼠目??!”
這潘璋就是個市井無賴,喝酒賒賬不給錢,為人又殘暴,甚至殺自己的將士掠奪財物,就這樣的人孫權(quán)還包庇袒護(hù)。
最關(guān)鍵的是,這家伙就是擒殺關(guān)羽的主要兇手,總算除了一大禍患。
不過劉禪也想起了另一個人,問道:“可曾發(fā)現(xiàn)馬忠?”
陳到一怔,搖頭道:“不曾再有大將,或許已死于亂軍中了吧!”
正說話的時候,又有一將邁步而來,身形比陳到稍矮些,但一臉沉毅,帶著滄桑之色。
“末將于禁,參見殿下,幸不辱命!”
那人才進(jìn)門,便跪地施禮,劉禪趕緊跑上前將他扶起。
“于將軍不必多禮,此次大破東吳陰謀,全仗將軍出力?!?/p>
來人正是被關(guān)羽逼降的于禁,樊城一戰(zhàn)對他的打擊太大,眉宇之間總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憂傷。
江陵守軍不足,又都是新兵,劉禪這次伏擊最大的倚仗,就是靠那投降的兩萬曹軍。
原本于禁是第一批送往公安的,但那幾日他正好患病,留在了城中。
劉禪聞訊喜出望外,馬上親自接見于禁,并承諾給所有曹軍一個立功的機(jī)會。
只要除掉呂蒙,他們不但能獲得獎賞,而且去留自便。
于禁也正想一雪前恥,馬上號召全軍重振士氣,伏擊吳兵。
正所謂哀兵必勝,于禁為了他們活命委曲求全,大家都憋著一股怨氣無處發(fā)泄。
何況有了合肥之戰(zhàn)的先例,曹軍打吳軍那可是天然的心理優(yōu)勢,結(jié)果大獲全勝。
于禁將一顆燒得幾乎面目全非的首級捧上:“此乃東吳大將蔣欽的首級?!?/p>
“這就是江東名將的實力嗎?”劉禪不屑一笑。
所謂的江東十二虎臣,大多都是二流武將,在這兩人面前根本不夠看。
于禁忍不住嘆道:“想不到關(guān)將軍大勝之際,東吳竟從背后偷襲,實令人不恥?!?/p>
劉禪抱拳道:“二叔恐怕一時還無法回援,孫權(quán)尚在公安,接下來還要仰仗于將軍神勇扭轉(zhuǎn)戰(zhàn)局。有勞將軍立刻選軍備戰(zhàn),不愿從軍者暫留江陵,待戰(zhàn)事結(jié)束,自可北歸?!?/p>
于禁嘆道:“敗軍之將,何以言勇?某為背主之人,愧對曹丞相,只要不與曹軍交戰(zhàn),某自當(dāng)盡力?!?/p>
“將軍此言差矣!”劉禪卻搖頭道:“于將軍從始至終,都是漢臣,此番棄暗投明,正是明智的選擇?!?/p>
于禁一怔:“漢臣?”
“不錯!”劉禪笑道:“若我記得不差,將軍當(dāng)年為鮑校尉麾下,于虎牢關(guān)討董。鮑校尉一心為朝廷,沒于國事,才追隨曹操?!?/p>
“曹孟德昔日也算良臣,可惜如今進(jìn)位魏王,其心野心不言而喻,可比董卓、王莽,早非昔日明主了?!?/p>
“這......”于禁眉頭緊皺。
當(dāng)初曹操進(jìn)位魏王,不知多少人暗地神傷,荀彧更是因此身亡。
劉禪又說道:“伏波將軍馬援曾說過:亂世之中,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p>
“既然曹操已變?yōu)閲\,將軍又何必與之同流合污?如今我父王矢志興漢,將軍幡然悔悟,另擇明主匡扶漢室,這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忠良,哪里談得上叛降二字?”
“嘶——”于禁倒吸一口冷氣,吃驚地看著劉禪。
能說出這等大義之言,真是個只有十二歲的少年?
縱然曹操之子曹植、曹沖也不過如此吧?
關(guān)鍵劉禪是為自己說話,于禁沉寂的心再次波動起來。
那兩萬將士可是他親手帶起來的人馬,他們可以浴血?dú)?,轟轟烈烈戰(zhàn)死沙場。
但絕不能白白送死,迫于無奈,自己不惜背上罵名選擇投降。
本以為此一戰(zhàn)身敗名裂,必將為天下人所笑,被后人所不齒。
現(xiàn)在看來,事情尚有轉(zhuǎn)機(jī)!
劉禪看到于禁眼里的光,再勸道:“如今漢室中興有望,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將軍若能與我等再興漢室,將軍今日之舉,可比伏波將軍矣!”
轟——
劉禪一席話,如同撥云見日,于禁仿佛在灰暗中看到一線光,那就是匡扶漢室,再興炎漢!
自古成王敗寇,只要漢室再興,自己就是識時務(wù)、明大義的忠臣良將!
想明白這一點,于禁臉上泛起一絲潮紅,激動得跪伏在地:
“末將于禁,愿為大漢赴湯蹈火,萬死不辭!”